紅船編輯部從八路軍研究會,劉進親友處獲悉,八路軍研究會會長、朱德元帥外孫劉進同志因病于2022年11月29日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逝世,享年64歲。
公開資料顯示,劉進出生于1958年,是朱德女兒朱敏的三子。1976年參軍入伍,服役18年。在部隊期間,劉進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學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工作。2002年,中組部選派一批干部下基層掛職鍛煉,劉進被派到山西省武鄉縣。在武鄉縣工作期間,劉進非常注意為當地百姓辦實事,他留意到,流經武鄉的漳河支流在河水上漲時,兩邊的農田常常被淹沒,于是為當地積極爭取了“以工代賑”項目,并反復完善施工方案,建起了半米高的河堤,為當地百姓切實解決了一個難題。在武鄉掛職三年后,劉進轉任長治市市長助理,2008年擔任山西省商務廳副廳長。
劉進生前曾多次表達過對紅船編輯部傳承紅色工作的支持與肯定,也數次參加紅船編輯部組織的紅色活動。故人已逝,僅以此文緬懷逝者。
劉進
劉進生前回憶外公:要接班不要接官
生于1958年的劉進,身材高大,五官與外公朱德相貌有幾分相似。對于外公朱德,劉進記憶中的印象是,和藹可親,疼愛孫輩,喜歡勞動,一位寬厚慈愛的長者。劉進在孩提時代,每隔兩個星期,都要隨母親到外公、外婆居住的地方,度過一個快樂的周末。
劉進曾回憶,外公雖是一代偉人,但是他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與普通人的生活并無二致。外公喜歡養蘭花、下象棋、種菜,遇到外公在菜園忙活的時候,外公也會讓兒孫幫忙收拾菜地,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的習慣。劉進上小學時,外公已八九十歲,依然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堅持工作。外公眼睛不太好,有時會讓劉進讀讀《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參考消息》等報紙。當時,社會急需各類建設人才,外公經常要求劉進:學好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知識,掌握本領,為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作用。
朱德常對家人說:“我要的是接班人,不是接官人”。他的話成為家里幾代人做人、做事的自覺要求。他要求子女深入基層、走進群眾之中,做對社會有用的普通人。他的孩子參加工作后都在第一線工作。劉進的舅舅便是駕駛蒸汽機車的火車司機,母親朱敏在蘇聯留學歸國后,終身做了一名人民教師。
朱德與子女在一起
投身行伍,軍營中錘煉自己
長輩的志向和選擇對劉進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1976年初,未滿十八歲的劉進參軍進入海軍某部,在浙江沿海某島嶼服役。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里,劉進在連隊里也是普通一兵,每天吃三頓糙米飯,用一成不變的冬瓜下飯,沒人知道他是誰,誰也沒有把他和朱德元帥聯系起來。
在劉進的軍旅生涯中,唯一一次的特殊經歷發生在他進入軍營的第4個月里。一天,團里突然通知劉進:收拾一下東西,回北京!而當時部隊一般規定滿兩年方可回去探親,劉進有些不明就里,但部隊又嚴格保密,對通知他回北京的原因只字不提。劉進先乘坐部隊安排的一輛車到達杭州火車站,然后改乘一列前往北京的火車。次日早晨6時,他從列車廣播里聽到了外公去世的消息。多年后劉進談起此事時說,這是當兵數年中組織對他唯一的一次額外照顧。此外,無論是當兵期間,還是上大學和參加工作,他都嚴格按照外公和父母的教誨,做好一名普通人,撲下身子,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個時期的本職工作。
參加完外公的葬禮后,劉進返回軍營繼續錘煉自己,在部隊一待就是18年。部隊期間,劉進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學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工作。不管走到哪里,劉進牢記外公和母親教誨,踐行良好家風,低調做人,在工作中吃苦耐勞,勤儉樸實,憑借良好的工作作風獲得干部和群眾的認可。
走進太行,在老區踐行家風
2002年,中組部選派一批干部下基層掛職鍛煉。劉進當時面臨兩種選擇:去沿海發達地區或者去偏遠艱苦地區。從薪資待遇、工作生活條件等方面來看,無疑前者優于后者。面臨這一選擇時,母親朱敏對劉進說:“舒適的地方磨煉不了人,只有條件艱苦的地區才能鍛煉人。要深入群眾、自覺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倍赣H當年也正是聽從了外公的教誨,深入武鄉參加了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聽了母親建議,劉進主動選擇了武鄉縣。在武鄉工作3年期間,劉進追尋先輩精神,調研、了解情況,解決群眾關心問題,走遍了武鄉的山山水水。劉進一次在磚壁走訪中,來到一位老鄉家。這位老鄉當年見過朱德老總,向劉進講述了朱德和八路軍的故事,并留劉進吃了一頓飯。劉進吃過飯后,堅持付了20元。事后,老鄉得知劉進是朱德的外孫,直夸贊:平易近人,待人誠懇,有當年朱老總和八路軍戰士的影子。
劉進曾說,外公革命一生,沒有給子女留下什么財產,但是他留下了為人民服務、意志堅定、奪取勝利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革命偉人后代,他肩上有沉甸甸的擔子,那就是遵循外公教誨,秉持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信仰,繼承不畏艱險、無私奉獻、勇于進取的太行精神。
責任編輯: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