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延安,見證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崢嶸歲月和建立的千秋偉業。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實踐鑄就了延安精神,現在或曾經戰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訪過延安的人們與之結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實際傳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吨腥A魂》雜志社、《中華魂》網舉辦“我的延安情”征文活動,旨在通過您講述在延安經歷的故事,讓廣大讀者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幷?/span>
投稿郵箱:zhonghuahun1921@126.com,投稿時,郵箱主題和稿件首頁均注明“延安情征文原創稿”。聯系電話:010-67052722
來延安工作前,有人說那里是黃土高原、光禿禿的。到了單位,熱情的同事開車帶我在延安市新老城區兜了一圈:楊家嶺上“綠樹重陰蓋四鄰”;棗園廣場水池里“映日荷花別樣紅”;新區公園內“佳木秀而繁陰”……一圈下來,沒有感到是在黃土高原,竟有一種江南水鄉之感。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在甘泉縣野外第一次見到歌曲里的山丹丹花,既驚喜又詫異,在這粗獷的土地上開著如此纖細精巧的花朵。有傳說此花是仙女為救黎民拋下偷取的太上老君仙丹所化。1935年,毛主席領導中央紅軍在象鼻子灣與紅十五軍團勝利會師,發表了著名的“雪地講話”,“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響徹耳邊。此后,這種黃土高原比較常見的花成為一種紅色文化的象征。當地村民說,你來的是時候,這些年又可以看到這花了,而在退耕還林前它幾乎絕跡。
說到退耕還林,當首推吳起縣,因為它被譽為“全國退耕還林第一縣”。這是中央紅軍進入延安的第一站。在張灣子,親耳聆聽了張瑞生老人講他們家“面條的故事”。由于先前不了解紅軍,以為“兵匪一家”,村里人聽說紅軍要來了就離家逃命,而當時他們家因為母親在坐月子沒法走,只能聽天由命了。沒想到紅軍客客氣氣。父親為一位高個首長做了頓羊肉臊子剁蕎面,首長連吃三碗說:“一年啦,還沒有吃過這么好的飯!”新中國成立后首長的警衛員再次來到他們家,他們才知道當年的首長就是毛主席。紅軍秋毫無犯,與舊軍隊“賊過如梳,兵過如蓖”形成天壤之別,很快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擁護,延安也成了革命的圣地。中國革命由此走向全國勝利。
延安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皹蛏揭乖戮埏L光,沮水秋風透體涼……漢武仙臺遺世界,黃陵古柏茂穹蒼”,黃陵縣古風韻味悠長,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陵寢在此。明清之前的延安生態環境是比較好的,《史記》敘述“夫山西饒材、竹、穀、纑、旄、玉石”,這里的“山西”包括延安。有研究表明后來的開荒破壞了人與自然間的良性互動關系?!胺思苒倭汗樟说缽?,滿眼眼都是黃土山”“山是和尚頭,溝是千丘丘,三天兩頭旱,十種九難收”……一首首信天游,真實地唱出了在貧瘠的土地上百姓生活的艱辛。
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已經認識到生態環境問題,并對此采取了包括立法在內的多項積極措施。早在抗戰初期,陜甘寧邊區政府就十分注意森林的保護工作,并積極開展植樹造林運動。邊區政府在1940年還專門組織了森林考察團,根據調查寫出了被李富春同志稱為“已成為凡關心邊區的人們不可不看的報告”的《陜甘寧邊區森林考察團報告書》?!蛾兏蕦庍厖^森林保護辦法》和《陜甘寧邊區植樹造林辦法》更是對邊區的森林保護管理和植樹造林作了比較詳細的規定。雖然如此,但是客觀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成效并不顯著。究其原因是在當時條件下要解決極端經濟困難中最基本生存問題的唯一選擇就是開荒,這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也是為了奪取革命大業的勝利。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風荷舉”,不親自聽一聽、看一看,是無法體會南泥灣從最初民謠“南泥灣呀爛泥灣,荒山臭水黑泥灘”到朱德元帥筆下“薰風拂面來,有似江南好”。這種華麗轉身來自當年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號召的八路軍戰士們辛勤的汗水。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現在的南泥灣,侯秀珍老人家里保存了一把她植樹造林用過的老镢頭。那也是她的公公、時任三五九旅某連連長劉寶齋開荒時用過的。從父輩開荒到兒媳種樹,同一把镢頭下,南泥灣變得更綠了。
退耕還林并不是一蹴而就。新中國成立后,從中央到地方,一直在為延安生態環境的好轉而做著不懈的努力。1956年的五?。▍^)青年造林大會在延安召開,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做了題為《青年們:把綠化祖國的重任擔當起來》的報告;1960年春天,陜西省綠化黃土高原躍進大會在延安舉行,類似的會議在延安開過多次。1999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延安寶塔區燕溝流域視察時提出“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十六字方針,延安率先在全市實行封山禁牧政策,逐步制定了《關于實行封山綠化、舍飼養畜的決定》《延安市封山禁牧、舍飼養畜責任考核與獎懲暫行方法》等一系列政策。十八大后延安生態環境問題更是得到重視,2015年總書記在延安視察時指出:“生態環境整體脆弱是其發展的明顯制約?!?/span>
在政策引導下,延安市在實施退耕還林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政策畢竟存在短期效應。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期性,延安市繼承和發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延安精神,立足實際進行了創造性的立法。作為延安市首部生態文明建設地方性法規,2018年制定的《延安市退耕還林成果保護條例》是國內第一次直接關于退耕還林的地方立法,通過該立法進一步落實了退耕還林管理主體的法律責任,形成了縣、鄉、村、護林員四級網格化管護法治體系。與此同時規定了鼓勵綠色產業發展、農村清潔能源的使用、舍飼養殖、生態移民等生態文明建設等舉措。
延安退耕還林立法后,慕名前往毛主席轉戰陜北重要紀念地之一的王家灣參觀。那里距離城區較遠。一路上好奇未見山坡上有放羊的景象,因為早就聽說安塞區羊肉聲名遠播,羊去哪了呢?同車的當地干部介紹,安塞羊肉好是因為這里適合養羊,且生長一種全國都不多見的地椒草,羊肉因羊食用的地椒草融入羊骨髓而肉質鮮嫩。立法禁止野外放牧后,安塞因地制宜大規模發展舍飼養殖產業,看不到的羊原來都在農民致富的羊圈里了。
封山禁牧只是手段,立法的初心是讓革命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登上子長市安定塔遙望,滿目綠水青山,在河邊采訪正在鍛煉身體的人們,說到如今的人居環境時都興奮不已?!疤O果一山杏一山,咱志丹到處是錢串串……”,現代陜北說書唱出了志丹縣群眾的喜悅。洛川縣的蘋果更是“小蘋果,大產業”,遠銷海外,又脆又甜的蘋果曾被來此訪問的荷蘭國王點贊。不僅如此,延安的蘋果還多次被帶上太空,隨宇航員一起遨游天宮。
生態的好轉帶來延安的文化與旅游業蓬勃發展。腰鼓、剪紙、民歌、說書……不一而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嘆為觀止,經典旅游更是不勝枚舉:在宜川縣觀賞黃河上唯一的大瀑布——壺口瀑布;在延川縣游覽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灣的乾坤灣;在延長縣參觀中國大陸第一口油井。在延安有的地方還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富縣子午嶺發現我國最大野生華北豹種群;黃龍縣自然保護區吸引了200多種野生動物在此繁衍生息,其中就有褐馬雞等6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衛星遙感植被覆蓋度圖像顯示:從“半黃半綠”到“一片碧綠”再到“整片深綠”,歷經退耕還林20多年光陰,一條綠色的分界線在衛星遙感圖像上清晰可見,與延安行政邊界相吻合。當遇到外地來延安的朋友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講紅色延安黃土地上的綠色故事。它不僅是延安人的幸福故事,更是咱中國人的智慧故事。
(作者:劉俊宜)
(責任編輯:林靜;特約編輯:趙大力)
值班編輯:白雪 李寬
技術支持:李馨雨
值班總編:閆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