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延安,見證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崢嶸歲月和建立的千秋偉業。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實踐鑄就了延安精神,現在或曾經戰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訪過延安的人們與之結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實際傳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吨腥A魂》雜志社、《中華魂》網舉辦“我的延安情”征文活動,旨在通過您講述在延安經歷的故事,讓廣大讀者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幷?br/>
投稿郵箱:zhonghuahun1921@126.com,投稿時,郵箱主題和稿件首頁均注明“延安情征文原創稿”。聯系電話:010-67052722
我1997年畢業于甘肅省慶陽農業學校,2009年轉崗到長慶油田第三采油三廠成為一名采油工人。
我所在的廠區,雖然離延安只有60多公里,但每次上班和回家都是匆匆忙忙,從未停下腳步欣賞一下革命老區的美麗風景。
自從成為石油新聞通訊員的那一刻起,我更加向往延安,更加迫切地想要走進寶塔山、紀念館、梁家河等紅色基地,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那最動人、最感人、最勵志的精彩瞬間,領略革命遺址的輝煌,傾聽一個個英勇無畏的抗戰故事。
時間拉回到2022年的7月,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之際,我所在的采油三廠五里灣一區40余名黨員、干部員工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梁家河紅色教育基地,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凝聚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精神力量。
作為新聞人,我責無旁貸參與其中,更是帶著朝圣的心情,第一次踏上這片神圣的土地。出發前,我通過電視、網絡等渠道對梁家河的史料進行了深入了解。梁家河是“梁家河精神”的發祥地,是習近平總書記經歷7年知青歲月、鍛造堅強意志和適應能力、練就親民務實風格的地方,也是他入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踏上政治生涯的第一站。那里不僅給了他克難而進的自信心和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也讓他在實干中逐步樹立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信念。
對于我這個出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的人來說,雖然從未去過革命圣地,但對延安并不陌生。當乘車距離延安越來越近,“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的心情也是油然而生。走進梁家河,通過文獻、圖片、實物資料,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習主席在此插隊期間,帶領群眾戰天斗地、擺脫貧困的實干與擔當。這段人生歷練,幫助他奠定了堅毅的品格,找到并認準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在鮮紅的黨旗下,我們舉起右手,握緊拳頭,重溫入黨誓詞。大家聲如洪鐘,場面氣勢恢宏……那一刻,每句誓詞仿佛都有了磅礴的力量,提醒我們一定要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努力踐行共產黨員該有的樣子,把“愛崗敬業,真抓實干”工作作風,化為爭做原油生產排頭兵的積極實踐,不斷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知青井旁,一堂黨課讓我們受益匪淺。青年習近平來梁家河插隊前,沒干過多少農活。但是,到延安后必須要過“勞動關”,所以他只得從頭學習怎樣做農活。對農具一竅不通的他,剛開始十分不適應,況且每次干農活都要爬山越溝,山太高,爬上去力氣就要消耗掉大半。如果想偷懶呢?一起出工的農民又都在一旁看著。慢慢地,他學會了種地,成了大家交口稱贊的“好把式”“好后生”。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還參觀了知青井、鐵業社和村史館,詳細了解習近平總書記從剛開始的語言不通、環境不適、不會做飯,到后來深入群眾、學習農村生活技能、加入中國共產黨,最終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成長經歷。
當時,延安地區有3萬北京知青,習近平是第一個當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北京市獎勵給他一輛三輪摩托車。但是,他卻找到延安農機局,用這輛三輪摩托車換了一輛東方紅52馬力的手扶拖拉機、一臺磨面機、一臺揚場機、一臺碾米機和一個潛水泵。對生產隊來說,這些東西都相當金貴。手扶拖拉機,用來給全村人耕地、拉莊稼;磨面機和碾米機,用來辦了家磨坊,免費給村里人服務。后來,他還為村里辦起的代銷店、鐵業社,帶領大家打深水井,修建了陜北第一口沼氣池……
習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至今,50多年過去了,習近平無論走在哪里,都思念著梁家河和這里的人們,多次回信鼓勵鄉親: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由活生生的中國革命歷史凝結而成的紅色文化,是我們共產黨人靈魂中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尋的光。走進延安、走進梁家河,一路所見,黨旗飄飄,處處響亮著鏗鏘有力的宣誓聲,表達對黨的忠誠、對黨的熱愛。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2000件展出照片及文物,還有模型、油畫、雕塑及場景復原等輔助展品,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的加持下,使人對中國革命的偉大歷史進程有了身臨其境般的感受。每到一處,講述者或娓娓道來,或慷慨激昂。長征途中,紅軍指戰員對革命理想和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和堅定信念,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讓人備受感動。到達延安后,他們又頑強拼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革命的奇跡,譜寫出偉大的延安精神!作為聆聽者,我們全神貫注,用心傾聽,情到深處,眼中滿含淚水。這一段段飽含深情的分享,一個個振聾發聵的故事,仿佛把現場的黨員干部帶回那熱血激蕩的烽火年代,那激情燃燒的奮斗歲月。
追尋,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責任。這次紅色之行,大家感觸良多、獲益匪淺,既接受了一次革命傳統教育和黨性教育,又增添了對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對延安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雖然硝煙彌漫的年代已經遠去,一些革命舊址也已破舊、坍塌,但滄海桑田不能湮滅先輩們開創的紅色偉業,歲月更替不能消磨先輩們璀璨奪目的革命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早已融入民族精神之中,凝聚起全民族奮進的力量!作為新時代的石油人,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和發揚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在學思踐悟中砥礪初心使命、扛起使命擔當,以“不畏困難、艱苦創業、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開拓進取的心態、負重趕超的姿態、奮發有為的狀態,堅守崗位,監控好每一項運行參數,守護好每一條管線、每一臺設備、每一個抽油機,朝著中國夢、長慶夢、采三夢砥礪奮進。
(作者:黃小輝)
責任編輯:林靜
值班編輯:白雪 李寬
技術支持:李馨雨
值班總編:閆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