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延安,見證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崢嶸歲月和建立的千秋偉業。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實踐鑄就了延安精神,現在或曾經戰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訪過延安的人們與之結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實際傳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吨腥A魂》雜志社、《中華魂》網舉辦“我的延安情”征文活動,旨在通過您講述在延安經歷的故事,讓廣大讀者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幷?/span>
投稿郵箱:zhonghuahun1921@126.com,投稿時,郵箱主題和稿件首頁均注明“延安情征文原創稿”。聯系電話:010-67052722
世上有娘的人是幸運的。我除了自己的親娘外,在圣地延安南泥灣還有位婆婆娘,她是我“延安情緣”的根脈源泉……
48年前,1975年10月,我插隊到延安,在富有光榮傳統的南泥灣馬坊大隊合作醫療站任“赤腳醫生”。當命運的腳步踏上南泥灣這方與精神世界有著注定連接的黃土地時,走近土窯洞,生命的紅絲帶便將身心與這位母親的陜北人家緊緊地系在了一起。
親娘走得早了點,自打娘走后,我與南泥灣的“大嬸”結緣。從此,天天傍晚都有親娘一般的身影獨站院頭、伸直脖頸眺望我回家的路口;大嬸會時不時叮囑當婦女隊長的女兒,再忙再累也要陪伴關照我的起居行跡;生病時,嬸兒會焦急如焚,悄悄為我點水喚魂、求醫問藥;遇我意外受傷,嬸兒會把兒子攆走,住在別人家潮濕陰暗的庫房土窯中請我回家,安排老小悉心照料;家里人多,日子過得拮據,嬸兒會克扣一家老小的嘴,把稍細的、油大點的飯菜留在我的碗里,讓我心里有“家”的踏實感覺。這一切都做得自自然然,真真切切。
1978年,我離開南泥灣返回部隊,臨走前嬸兒抹著淚說:孩子,想我了來個信,我不會寫,紙上畫個“闊略略”(陜北方言“圓圈”的意思),你就知道是我在想你。從此窯洞墻壁相框里的照片不見了我,見不著又想,只留下最大的一張,想看又怕看。那段時間,娘會時常把我在合作醫療站的同事艷芬姑娘看成是我,不停地呼喚,直到確認不是時,蒙臉哭著回去。這些感天動地的事情,讓我深深地記住了娘,貼近著娘!我說自己咋一進這家門,就有回家的感覺?!安皇且患胰瞬贿M一家門”,一點兒不假。打那,家里的老老小小,點點滴滴都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獻于這個家!
娘天天盼望兒子早日成婚,卻義無反顧地放走了眼前契攪(陜北方言“打交道”意思)幾年的準兒媳婦;老人家時時思慮著為兒操辦婚事,日日節儉省下黃米白面,把豬喂得肥肥胖胖的卻舍不得宰殺,一年又一年囤積著物資儲備,卻從無只言片語探問過我何時結婚的事。人走了,面對滿村風言風語,娘的心苦到了極點,割舍不下的情緣啊,卻常常敷衍面對,付之一笑。此后,娘會悉心照料和對待我留下的一切痕跡與物品,包括花草;會每年一如既往地為我過生日;會將親手種下葵花籽簸了又簸,成實的留著給我;娘的足跡踏遍老山溝凹,收下木耳郵寄給我,甚至寄過新鮮豬肉,被郵局呵斥退回;娘除了日常語言外,總不忘對著照片與我輕輕地拉話……
這就是娘,娘懂得責任,娘明事理,娘知尊重,娘重感情!不是女兒能做到這樣嗎?不是母親,又能如此理解娘的心嗎?我怎能不是這家人,能不進這家門呢?!打那起,在我心里,這位嬸兒和親娘沒有區分,吃啥穿啥用啥,心中總會想著她——稱謂終于從心靈至呼喚為“母親”。返回部隊后,那時的錢很少,我會收拾家里很多衣物和日用品,徒步十幾里路,去所在縣城郵局郵寄,過年提前換好了壓歲錢寄給弟弟妹妹開心,花筆錢發幾個字的電報或打幾分鐘的長途電話,都慷慨解囊。多少錢能聽到親人的聲音,能買到真誠的心,值??!無論怎樣做,都報答不盡心中的情誼!
正是這一切,讓時空的距離、差別的距離縮小,潤物無聲,大愛無言,讓苦累的心靈澤被于愛的溫馨和諧的光環之中。那時的金錢真的是很少,而精神世界無比充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真真切切,感染天地。娘見了我,臉上的皺紋會舒展;生活在娘的身邊,總有被呵護的安全感。記住了娘,情入心里,在一起不在一起,有無言物,心里常有娘,娘心里常有女兒,兩好變一好,心的理解契合、信息傳遞溫情,超越時空、擁有這些,此一生知足了!
娘是我心目中的老師,聽她對生活的感悟和陜北民間總結出的諸多諺語,是對平實生活的啟蒙和精神享受,能開發自己很多悟性。我們相互欣賞,投緣默契。我很情愿和老人在一起,絮叨家長里短,人生苦趣。娘倆會時不時不知山高途遠徒步幾十里,聊著天,拔著野菜,暢所欲言,很舒服愜意的感覺。那種人與人之間沒有設防猜忌,無有年齡代溝反差,相互仰慕理解的感受,永遠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記憶和享受。
老人家一生的確了不起!生活的艱辛與苦難造就了她的豁達開朗秉性與強健的體魄,勤勞善良,開明寬厚。日子的逐步興盛,更讓她懂得珍惜自律,心態越來越好。她經常驕傲、不乏幽默地自稱自己是“地主婆”“福蛋蛋”。是啊,在缺吃少穿,被人恥笑羞辱的艱難困境中,熬成如今的“地主婆”、福蛋蛋,我為她驕傲,分享她的功德,這福祿來得實在不易,享多大的福報都當之無愧!
老人家的爹娘早年去世,只有一哥,苦于生計,分離得早,從小獨立,嫁到柳家,隨行流走,主張生計的能力磨煉得十分強大。我一直在考證公爹的學名“柳志根”的文化淵源,我認為這是一個極有底蘊,很契合公爹品性的名字。這樣一個好名,竟然是娘起的。當年移民,手續需要場面點兒的官名,娘說“就叫柳志根吧”,脫口而出,一錘定音。堂堂老柳,憑借“柳樹志在根深”的骨氣,一生五男二女七子團圓,老人家行腳深深,走了一生,根無變節,清風遺世,功德圓滿,83歲時安詳離世,走得放心無憂,心安理得!老人家一生雖無名無地位,而我從他的一生,尤其是晚年的作為明白了什么是生命的真正成功!公爹脾氣耿直暴戾,也終有娘的氣度包容,爭爭吵吵,一剛一柔,也算牽手忠貞,走到了白頭,走出了一大家的興盛。娘的一生,為人妻、為人母,操勞磨礪,真真正正個不容易??!
在家庭命運轉折的關鍵時刻,娘總能配合隨行,支撐著內務家人生活料理和鄰里親朋的外事打理,雖然艱難,隨兒女的逐漸長大,光景也磨得步步向上。熬到娃娃們大了,娘會不惜放行,讓他們一個個遠行自立,這是母親的最偉大開明之處!這樣的選擇決策絕不是每個母親都能做到的,有現實迫使,更需要勇氣和遠見!什么是卓越?娘斗大字不識一個,如何叫我不從心眼兒里崇敬佩服!
眼下,一切都被現代化替代了,娘也可以安心頤享天年了。按理說,到哪個孩子那去,都會有很好的條件養老,而娘卻平和詼諧地說,誰請她都會去,但誰家都不會久住,她還回南泥灣老地方,除非給她單獨的地方。哪個孩子都留娘,殷殷孝心,天經地義。留得真誠,可無論是給單獨房住,還是“讓她做伴、同她一起回”等等以此挽留,或是嘿唬她“非要走,不聽話,下次就不許來了”……總之,軟硬兼施,說破了嘴,娘心“泰然不動”!沒有哪個能留住她。
如今娘已八十,只想對娘說——苦日子過了,好好活著,您是我們的榜樣,是家庭最寶貴的支柱和福祉!欣慰的是,老人家與時俱進,知足常樂,獨立健康,為我們晚輩作出了表率。娘到我家,總是盡力做事,尊重在先,不討人嫌,處處為子女著想,播撒著真誠樸實,勤儉開朗能量,澤被周邊,給人祥和,真是“家有一老,賽過一寶!”有這樣的老人做表率,我們力當珍惜自律,以身作則,做好下一代的榜樣,也是自己將來的福祉。
娘,您一生含辛茹苦,慈悲為懷,勤勞樸實,開明包容,和小大(公爹)一起走出了一代家庭的興盛之路,你們的辛苦換來了一代子女的努力發奮和殷實生活。女兒希望您好好保養自己,扛著前輩一代人的大旗,陪伴著我們,享受您艱苦創業發展得來的成果,喜迎四世、五世兒孫滿堂,讓他們也沾上您老“福蛋蛋”的功德福氣!
娘,有您真好!
(作者:劉新華)
責任編輯:林靜
特約編輯:趙大力
值班編輯:白雪 李寬
技術支持:李馨雨
值班總編:閆金久